Lisa老师每日分享(2017.8.1~2017.8.31)

2020-08-29 18:08:02 778 Lisa


2017年8月1日    

所以止觀是同步才安全,專注於對觸覺的覺察,只是知,不加入任何原素,當你在觀呼吸的每一下都要覺知,是重點的原因,止和觀一起    

此外,不要太快去衡量自己的進展,只管修行,不然,每當心变得平静時,自己会入妄想,是这樣嗎,一旦入想,將前功盡棄,因為没有徵兆可以证明自己的進展,只有捨棄所有慾望和期待,直接觀察自己的心,當下只是知,戒定慧不是修行的目的,而是通往解脱的道路,當你增長戒定慧,是究竟的平静,任何色麈都無法干擾它,捨得和放下所有執取,是真平静,最後到達目的地成為聖者而解脱,正    

觀呼吸進出每一下,心都在覺知上,只是知有觀有止一齊的,也是先觀後止,止觀平衡的發展,才是正定    

如果呼吸無在覺知上,只是修止    

心如果無在覺知上,任何動作,都是刻意的,是頭上安頭,因為心無在覺知上,知道它,也只是修止    

覺知是心,是心解脱,不是身体    

只是透過色身修行,因為無色身也修不了,因此一才人身難得啊    

是覺知到每一下呼吸,心在覺知覺察上,當然非常困難,因為你還未做到,跟妄念跑了,只是止,覺知到呼吸每一下都在觸感上,心有在覺知,無念頭的,是觀和止一齊的,这才是平衡的發展到正定,只有正定,才能夠令觀智增長而進入果智    

在第二個部份入受,才能夠有心的質量,進入痛受裡,只是知生起灭去,直至原全止息,    

當自己未有,只是知的体驗,是很難明白的,只有一点一滴的增長和持续下去,用耐性和毅力克服妄想和雜念,需要時間,和有量有質,你只需不斷的努力,果自然而至的    

你只要觀察呼吸的時候,你是否跟了妄念跑,還是無跟妄念跑,每一下都有在覺知到呼吸的進出在觸感上,只是知,你自已根本的心刀在那,在知,在妄,都很清楚的,    

在第二部"分也是一样的,如果你無能力把它觀完,证明你的心力,.還未建立正定,未有足够的力量把它看完啊,你也是非常清楚啊,这就是你自己當下的力量啊,到那就是那啊,只要持续下去,邁向道上,如實的覺知啊    


2017年8月4日    

每一個新同修剛開始坐禅的時候,都非常困難的,因為平時在生活上所有情绪,壓力,煩惱都会在坐禅的時候,顯現妄想妄念,而令,心不集中,因此一觀呼吸是非常重要的,培养正定,專注集中力,在呼吸的每一下,將心力集中在覺知上,知道每一下呼吸的進出,在觸感上,只是知,不加入任何東西,也不跟妄念走,身体其他部位生起的感覺也不要理会,只集中在鼻的觸感上,知道每一下,是重点,在第二個部"分停止呼吸的時候,只集中在最强烈的感受上,看生起灭去,不入妄想或思維概念裡再制做業,而是,只是知把業止息,是重点    

如果在坐禅的時侯,只努力在打妄想,無在覺知,是在騙自已和浪費時間,請珍惜法緣,精進在覺知上,而培养的正念才能用,和净化自己的心,不要用錯了在打妄念和困擾的情緒上一直在想,再制做苦和流轉    


2017年8月5日    

所以要用方法啊,觀呼吸的每一下都要覺知在鼻的觸感上,知道進出,覺知是心,把心安住在覺知上,不跟妄想妄念跟啊    

妄想妄念裡有什麽啊,不滿,庆煩,抗拒,我和我所有的執取啊,因此,觀呼吸是令你觀察和定力增長,心才有能力净化一妄想妄念,而令念頭減少啊直至你看到心,出來知啊,在第二部分,觀痛受入到痛受裡,看到生起灭去,看到心的煩躁和困擾而引起情緒裡面的成'因啊,都是自己平日的執取和習性啊,因此為什麼要坐禅啊,培养堪忍,定力,觀察刀和心的覺知力,看到心出來的,只是知不加入任何東西,就是要在觸和受斷啊,把自己的業力消完和,1心的止息,自己親身体驗苦啊,是無常的,才能夠證入無我,無我所,當你有覺知的体驗,才会漸漸明白,因一定是自己種,因此你現在所受的,一定是昨日種種的因和執取,當下的接受和如實的覺知到它,知即可,    

修行是漸進式的,一分耕耘一分努力,是證一分得一分,如果平時無練習,如何培养堪忍和正定,觀止平衡的發展才有用,因止呼吸每一下知,心出来知,只是知即可,不加入任何幻影,幻覺,幻想,妄念在坐禅,否则,無在禅坐中,只会浪費光陰,虚度和耗費自己的精力在想,自己的努力不要用錯地方,要知    

修行是漸進式的,一分耕耘一分努力,是證一分得一分,如果平時無練習,如何培养堪忍和正定,觀止平衡的發展才有用,因止呼吸每一下知,心出来知,只是知即可,不加入任何幻影,幻覺,幻想,妄念在坐禅,否则,無在禅坐中,只会浪費光陰,虚度和耗費自己的精力在想,自己的努力不要用錯地方,要知    

你要用心在覺知上,覺察到呼吸和觸受,修行的心不是把妄想的垃圾裝進心裡面,而是净化把心的垃圾清出來,不要捉錯用神,無用到方法,不在禅坐中,只在打妄想,跟了1心的做走,要知.    


2017年8月6日    

一個修習者,要用1心力在坐禅的當下非常重要,要知道妄念出現和情绪困擾的當下,加速,集中用强大的精進力在呼吸上,知道觸感在鼻的進出,只是知,如果心不能夠停下來,深呼吸一下一下用力,再集中在鼻上要覺知到觸,重複的集中專注,因為平時雜務多,心一直在外面爱取,要把心靜下來,是不容易的,身心都疲劳更加不能集中,因此最好的坐禅時間,自巳要調,最好早上睡醒時,晨坐会比較好,和養成晨坐的習慣,在生活上也要注意,難消化和濃味的食物要少吃,因為会令身体疲累,身体累無体力,也不是坐禅的最佳時机,要知    

如果坐禅不能集中,無質也是浪费精神和時間,一定要注意,重点和用對方法,在第二部分觀痛受也是一样,如果感受太强烈,也要强力深呼吸一下,從新把心拉回來,集中專注,如果妄念太多,可以重復深呼吸一下,再集中,新同修都有一段適應期令呼吸纯熟和稳定的發展定力,如實的覺知到當下,才是實相,不要加任何柬西入坐禅裡面,到那就是那,不要騙自己,騙自己最傻,自已已经努力了,果自然而至,如果無練習,自然無進展,一潭死水也是自然的了    

勤和忍很重要,要波罗密增長也是必须的,因此安排自己的時間,適理好自己的生活習慣和减少習氣,也非常重要,每日要觀察自己的行為,不再制做業,身口意要合一,不如法的心意,要當下覺知到,修行是一生一世的善行,坐禅是培养正定和智慧,邁向道,祝願所有新同修,努力修習,珍惜宝貴的人身,和法緣,正    

因為你一出生,人類的教育就是我的和我所有,爱取有養成了習慣,習性,現在當下坐禅所修習的方法,是集中專注,覺知覺察正念的培养,是放下和捨,不執著,是扒逆水,逆水行舟,一定不容易,要有非凡的意志力和毅力,你不一定有,因此,要有過去生的波罗密累積而带來这一生的人,是不多的,因此新同修一定要比別人加倍的努力,是必須的,因此一在平時也要覺知自已,在行為上,1心性上覺察到自巳,也是正念的培養,每次坐禅都要迴向所有善知識和同修,如果自已在修证上有困難,因為平時多善缘,也会得到助緣,而進步,當下的知,是平時保持的心量,要發展正定,每天行持,習禅    


2017年8月7日    

四念處是獲得解脱的唯一道路,佛說,諸比丘,这是使眾生清净,超越愁悲,灭除苦憂,成就聖道,体證涅槃的唯一道路,即四念處,它是單一道路,並無分支,在这條路上並無岔路,因此沿著这條路一直走下去,一定可以到達解脱,    

这條路必1須獨行,在禅修中,你是踽踽獨行,並無同伴,你可能在共修,也可能閉闆,但事實上你只是走自己的路,你是孤独的,沒有人陪伴,沒有人能把他或她的禅定與智慧給你,你也一样無法給別人,修行,必須獨行,坐自巳的禅坐,行自己的道    

这是一條獨一無二之道,它是佛陀这位獨一無二的覺悟者發現的道路,    

这條道路,唯有一個目的,到達涅槃,因此,當你踏上这條路,一定能達到这個目标,當你獨自走上这條路時,涅槃是你唯一的目标    

这是到達涅槃的唯一道路,沒有别的路,念處,是到達解脱,灭除苦,止息煩惱的唯一道路,能净化一切眾生的心,一切眾生的心被各種煩惱污染,你的心多數時間並不清净,有執取,渴愛,貪嗔痴,傲慢,嫉妒等煩惱,污染了你的心,念處的方法則幫助你净化心,當你禅修時,它們都不存在於1心中,當邁向上行道時,目的地自然到達,心会徹底斷除这些煩惱,藉由獨自走在道上,果自然而至,1心將止息,正    

解脱,從自己做起,以法為中心,是實踐者,首先自我解脱為目标,不是一種封閉地以自我為中心,只為自己求解脱,為目的,而是因为從自己做起,時刻以正念來觀照自己的身心五蕴活動,因此能持守戒行,善行,清净自在,在喜悦之生起慈悲喜捨之心,進而能不厭不倦地服務他人,要對觀禅修行的原則及歷程有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,因此,一定要多練習,有体驗才能夠体證,要有深厚的训練,智慧內觀的觀智和道果,才会顯現,過度和控制都不是道,是執,對巳對人都一样,一個善於修習善法的人,一定是不急不緩,只是持续的保持正念即可,要在平時,習慣禅修,自已去木檢證,不要對自巳過度期望或壓力下進行坐禅,自然即可,只是知    宣隆禅修 天津Tianjin 微信群上的聊天记录如下,请查收。    


2017年8月8日    

你有了實踐禅修的体驗,了解和角度去解釋佛法,不只是概念式地了解經文,要對禅修開展智慧,方法和態度很重要,修行的原則和認知要有進一步的体證,持续的保持正念,.心一出來,念頭一起,知,你会在覺知中喜欢坐禅,習慣坐禅,因為净化令你平静,入道,在道上心得到力量,智慧,令你知因,知果,每天坐禅的善行,邁向道,止息    

住于四念處,是自巳內在正念和修養的實踐,戒定慧建立和開展,道和果,也在觀念和思维上修習正念,是精神,心靈上的,不帶有私人偏見和執取,如實的覺知到身心五蕴的活動,法才能夠呈現,如同正念的精神,全然的集中專注,不带個人喜好或情绪來坐禅,清楚,中肯,見證,你自己知,正    

時時保持正念,是站在透徹了解法的意涵上,而非以自我色彩證明自己學得很多,或修得有多好,要以正見,慈悲,耐性,也要親近善知識和有道心善良的人,遠離無明愚痴和喜欢作樂的人,每天坐禅会令你精神修養提升,这也是最根本的唯有自律,才能夠有深厚,穩定,正信的精神修養發展和完成,正    

願一切眾生都能將佛陀的教法付諸修行,實踐,而非盲目地生活,    

智慧內觀禅,即呲婆舍那,修習觀禅,要對在身上的一切事物保持覺知,注意當下所經歷的一切事物,在禅修中,覺知與覺察一切事物時,煩惱会消失,當達到阿罗漢果位時,会完全超越愁悲,一旦達到这果位,將永远不再愁悲,許多人都巳藉由修習念處觀禅,而超越止息,只要世上還有阿罗漢,佛陀的教導和法義就会留存於世,阿罗漢是難得和罕有,珍惜法緣,努力修習,正    

苦是身苦,憂是心苦,身苦和心苦都可藉由觀禅而消除,當你打坐一段時間後,会感受到身体的苦,但當你持续觀察或集中注意这個苦時,定力会增强,觀止平衡的正定發揮作用,透過一点一滴一的净化,於是痛苦会止息,会被消除,你也可藉由修習觀禅而消除憂心,一旦達到道與果位,究竟解脱,你將永绝苦憂    

此處的聖道是指在覺悟刹那出現的一種心,當禅修者覺悟實相涅槃時,会生起一種心名為道心,它之所以稱為道1心,是因為當你達到这個心的階段時,你將確定到達,它必然而至趨於此,解脱,有四個覺悟階段,因此有四種道心,每種道心都会斷除一些煩惱,因此到達第四道心時,它們会徹底斷除,不会再回來缠缚你,成就聖道,四念處是唯一之道,道心成就体證悟道,果心緊跟在道心之後來到,净化內心之道,住于四念處,才是真正佛陀所遺留下來的法義,可以参考大念住經    

為什麼要重複的講解,因為刚開始你新同修,無心力和信(心,對法義一知半解的多,或無佛法基础,祈願能鼓励新同修,行持下去坐禅,得到法的利益,有美滿的人生,邁向道與果,解脱身苦,和憂心之苦,平静自在,慈悲喜捨心,心安住在生活上,正    


2017年8月9日    

正知……即清楚覺知,通常與正念同時生起,共有四種正知,有益正知~了知行動是否有益的智慧,2.適宜正知“了知行動是否適宜的智慧,3.行處正知~了知心是否不斷地專注於修止,觀業處的智慧,4.不痴正知~如實了知身心無常,苦,無我本質的智慧    

正念……念是將心稳定地繫在所緣上,清楚,專注地覺察實際發生於身上,身內的事,不忘卻也不讓它消失,只是知    

道心……每一個道(心,只生起一次,且只維持一個心識刹那,與之相符的果心会緊接道心之後生起,起初只生起二至三个心識刹那,但過後當聖弟子進入果定時、果1心便能連續地生起,道心是善心所,慈悲喜捨心……即四無量心,進入道心的行者,果自然而至,而入聖者或1阿罗漢,因此,如果無善的道心,入道難    

念處……念“立定處,修習念處觀即具有正念觀照諸法,四種念處,身,受,心,法四種念處,这是一套對正念與觀智完整的禅修方法,也是佛陀所教,住於四念處,佛陀入灭,由五百罗漢結集,當時,是口朗诵無文字,五百年之後,才寫在具多罗葉上,因此才有文字留下,分經,律,論,詳細可参考印度佛教史    

何謂四念處……佛说“於"此一比丘安住於身,随觀,身体,熱忱,即一心一意,正知,正念,去除對世間的貪欲和憂惱,簡單來說,这就是智慧內觀禅的描述,禅修者安住於身而觀身,就是如此修習正念禅,安住於身而觀身或對身保持正念,因此,人身難得,有色身才能夠修習,正知,正念很重要,因為它教導你應如何禅修,當你禅修時,當安住於身而觀身時,亦即當你覺知身体的一切事物時,一定要全力以赴,正念,正知,熱忱的意思是你必须精進,努力保持正念或觀察身体一一切事物,沒有精進,便無法集中專注在對象上,而使你無法禅修,因此一禅修必须精進,堪忍,有無比的毅力,將心保持在對象上並不容易,禅修的必要條件,持续的,每天養成習慣,喜欢坐禅,培养正知正念,因此宣隆法,直接簡单,觀呼吸的覺知覺察到每一下在身体鼻的觸感上知道,是重点了,要知    

在佛法的修行中,利用堅忍的持久力,以法来作战,对抗无以計数的情緒,煩惱和杂染作战,一"個修習念處的行者,征服煩惱杂染是在身心五蕴裡,,先征服自巳的心,耐心地忍,並且抵抗所有的情緒,而不是打击他人,你那样对我,我便回報的念頭而有進一步的行動,这就沒完沒了,產生苦,,要知    


2017年8月10日    

你有時打坐,有時不打坐,直至不喜欢打坐,如果你不想,你不必要打坐,只要時時保持監視者的知覺,正確的覺醒,必\然是與呼吸成對的,覺知,意思是只要一有雜染煩惱生起,只是知,不跟著它有所行動,在坐禅有兩種人,喜欢想的人,的確須要用力氣使他們的心安定下來,因此,熟練和穩定的集中專注,要堅持和建立正定很重要了,不然無論什麼進入心,當離不開想而打妄想,或想入非非,不在禅坐中了,    

令一種是不喜欢想的人,當不喜欢想的人開始禅修時,沈昏,放逸,不集中而掉舉,有時入定見光見影,在虚幻中無在覺知和觸感上,如果是这样,你只是卡得像株樹椿般而完全沒有進展,只跟你的氣走了,不在禅坐中,只是在練氣功了    

當內觀生起,别試著去記它們,如果它們是真正的內觀 ,它們將與你同在,如果你試著去記住它們,它們將改变成標籤和概念而檔住新的內觀生起,因為每一節,每一個當下都不相同,因為是無常的,要知    

所有的見解和体驗,綻使你的見解可能是对,如果你黏著它們,你就是錯的,只是知,    

如果这顆心要想,讓它想,但别被它的念頭骗了,抓了,你只是知,雜染煩惱就像雜草一般,你必須不斷地將它們向外推動,致使你能夠見到下面的清水,如果不持续推動,它会再度蓋住水面,令雜草,即妄念生長,因此,在禅修中,覺知覺察正念的培养,至少你知道,水是清澈的,心本來清净,只是雜染令心長了雜草,只有智慧內觀禅的修習,每天清除雜草,才是你每天應該做的    

每一個人都與苦同在,如果不理解苦,不修行,苦的成因,你如何看清楚,了解和實踐,心就不苦,只是知,放下執著,只要有五蕴,就必须受苦,但如果你真的了解和覺知,你可以過得自在,每天行持,坐禅    

佛陀入灭前,最後兩個月背痛,也無人供養食物啊,只有馬麥為食啊,佛陀和聖弟子都有神通,但也敵不過業力啊,带業往生,每一個人都要承受自己的業,因此在覺知覺察中倍養正念,净"化心靈,才会漸漸不再作因,只在受,消業,因此才要住於四念處,安住1心,只是知,在觸受斷,止息    


2017年8月11日    

智慧……是指有能力分析色~物質現象,名~心靈現象,蕴~存在的構成因素,處~基础,界~因素,諦~真理,以及缘起~相互依賴的根源,而且有能力直觀到一切存在的三項特質~(三法印智),無常,苦,無我,智慧的種子,因為涉及色,名,蕴,處,界,諦與缘起,只有當一位修行者遇見佛法才能證入,一位佛法的門外漢,縱使無數的世界過去了,可是連聽到與智慧有關字句的机会都沒有,因此,現在有机会遇見佛法的修行者,需然修行是非常困難,卻非常值得去做,以確保未來世在佛法之內,從世間的痛苦中解脱出来,那麼,應如是修習,而獲得最終真理,第一義諦的知識,禅修是要克服,清除障碍,堅忍,毅力和精進,至少,每天應該嘗試去觀察四大界……地,水,火,風是如何構成一個人的身体,好好觀察这四大元素,圓滿證得这一系列的智慧種子,需然非常困難,但是值得,持续下去修習,正    

明與行……戒律和禅定就是行,智慧就是明,明和行都不能欠缺,有些活躍於現階段的修習者當中,只有戒律和禅定,可是卻欠缺明的種字,也就是欠缺對於物的性質,心的性質以及存在的構成因素的直觀,因為在未来,內觀智慧禅,佛法住世五千年之後,会灭,現在巳逝去二千五百年,之後只有止禅,留下的外道禅,因此不解脱,    

因為有些新同修,連身体的構成1都不了解,才重複講    

只要努力,用到方法,正確的心態,你真的有努力過,證一分,得一分    

生與死一直是心被煩惱染污的狀態,可是,由于煩惱是我們无知的原因,这使得我們无法覺察这事實,心與我們生死相随,心最根本的問題,是無力量,缺乏訓練,心懶,相反的,自已一直把假的当成真正自己的本性,養成習性,这使得心从来沒有真正与自已的本性一致,身口意不合一,虚假,做作,更甚是一直受煩惱困擾擺佈,使心担憂,恐惧,害怕死亡,不管小痛,剧痛,它都恐惧,即使最微、不足道的干扰都令心不安,結果心長期坦憂,恐怕,需然情緒不屬於心的部份,可是它們仍然有能力干擾心,只有觀禅能净化,彻底清净自由于一切受干擾的事物,不再存在,止息    

修行是不容易的,自己可能知道一些事情,知識或体驗,但仍然有许多,自巳所不知的,例如,当听到像了解身体裡的身心五蕴,或了解心,深度深層的了知,这種教導,如果我們未修習到这种程度,那麼,自巳可能会不解,停滞不前,不知如何修習,因為没有付諸實行,只是在想,想修,却沒有實踐它,因此要有律,自律,因為有些事,明知故犯,知道修法会得到利益,1心就是懶,无在下功夫,喜欢放逸,明天可能死神來找你,或病苦纏著你,你每天最應該做的,有觀察和覺知,正念    


2017年8月13日    

專注的意思是以不執著專注、别去專注自己成了打結,    

正確的方法,法是自然生起、灭去、行、住、坐、卧都是持續逵貫、有正念的覺知、因此修習禅觀、去拥有正念、……忔持力、正知……自我覺醒、般若智慧……一切智、这才是真正直得修行的東西、    

修行……重要的道迹、什麼是道迹?它單純是所有各類的活動、行、住、坐、卧、以及其他每桩事、这是身體的道迹、而心的道迹,每天每個當下、你感受的情緒裡、有多少高底的感覺?或任何可注意的感覺?自己必須清楚、那些感覺、自己能否放下?无論还有什麼自己不能放下的,必須處理它、當看到自己仍然无法放下的某些感覺時、我們必須以智慧測試它、找出成因來、处理它、这就是修行    

當你生病、疼痛,发燒到就快死、这就对了、越重越好、那犹是修行所在、不管快不快樂、舒不舒適、也應該修行、修行是行動、修正、連貫、持續的邁向道,正    


2017年8月15日    

你不会在别的地方找到良善,你必須在你自己的內心找,如果自己是好的,那麼無論你到那,都是好的,不管別人挑剔你或批評,你都不会生氣,或起嗔的情绪,不管別人非難或說些怎麼,都要反省到,无論我在那,不管別人好與不好,善或惡必得在自己的內心里才能被見著,不管他人如何,都是別人的事,只要欲念生起,放下它,无論可時生起,警覺它,并保持覺醒,知    

當你禅坐時,有時平静,有時困惑,疲倦,也不要加入任何批評,只要整體地看,看你拥有什麼,只要看,不用去判斷,如果是好的,別抓緊它,如果是不好的,別粘著它,好和坏都会咬住人,因此别緊抓不放,你只是知即可,无什麼是好或不好的,每一節禅觀都只是一次經驗,從你的身心五蕴經過而己,也无一節是相同的,你也不必'記著它,知    

念頭和想象的泉源,被称作行蕴,每一個念頭,每一個想法会在心中短暫波動然後消失,这些心理波動本質上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,它們只不過在覺知中一閃然後不留痕跡地消失,只有當想蕴拿起它們,它們才变成有特定意義和內容的思想和意見,想蕴是記憶,認知和詮釋的名蕴,想拿取念頭的片段然後詮釋并扩充,假設,制做,把它們变成'議題,行蕴,接著把議題延續成連绵不斷的妄想,妄想是煽動者,一旦行動,想就執取它,一起编故事,好的或不好的,然後詮釋成自我的,以為是真    

行的生起和灭去有明顯的開始和結束,好像閃電,仔細觀察,想蕴比行蕴來得更微細,行闖進覺知,是念頭的基本构建,想,不会像念頭閃動般的被体驗到,當心完全停止,諸蕴非常平静時,才清楚感知到每一個蕴生起的方式,因此想会扩散和滲透心,令心打結,如果在禅觀,容易入想的新同修,對身心五蕴要清楚和了解啊,不在禅坐中的因,是什麼了,要知    


2017年8月22日    

我們常常会衝動地说出一些話,倣出一些事,自巳的每一個起'心動念,每句話語,每個行為,都已带上各自的印記无法逃脱,因此,當你在坐禅的時候,六根收攝,已有戒,定,慧,當下的覺知,自已一定有些少覺察到的,當然要看每一個人的持續下去,是否每天的堅持了,宣隆法是每天都要谏呼吸,自己是沒有直口說,我太忙,无時間,人命在呼吸間,你有在覺知嗎,这才是重点,珍惜時間,珍惜法緣,一生之中可能是你唯一的一次,得聞正法,知    

謹念,謹言,慎行,不做讓將来后悔的事,每一次的坐禅,都只是一次全新的經驗和过程,不要執著它,禅修是无一節相同的,由'于心中的煩惱沒有办法調伏,有什麼好的方法能夠使心平静下來?住于四念處,將你的六根收攝下來,安住于心,因此,當你的坐禅功夫,往上提升,漸渐增長止觀平衡的正定,覺知到'是'' [愛心],出來知,每一下知,不加入任何東西,和幻想幻覺幻境,只是知    

一個人的內[愛心]可能就因為多了一点点的欲望,恰恰倒置了本未,顛倒了輕重,苦苦追求的負累,不仅使人生无法自在,和有平常心,任何得到,都是以放棄為代价的,因此大多數人都是放棄坐禅,人的一生有多長啊,每天的减少是時間,因為時間不等人,每一個人到最後都只有一條路,带業往生,如果你修行,邁向上行道,解脱生死輪廻,苦的止息,自己選擇啊,要知    

你的修行有多大的成就,就要有与之相匹配的耐心和毅力,因此,無論你有多忙,都不要放棄禅修,因為,到最後无什麼是你的,連善惡都无,只有熄滅    

有時,懂得如何避開問題的人,胜过知道怎樣解決問題的人,當你不知道怎樣办的時候,請選擇随順因缘,也許这就是最好的选擇,水常常被看作自然和智慧的显現,虽柔弱,能穿岩破石,以惊人的力量破除障礙,上善若水,智者称它善利万物而不争,这就是它面對任何狀況都能夠順其自然的本性吧,因此,坐禅也是一样,你到那,就是那,不入批判,好或不好,你只是路過,看風景而已,河流入海,不会一直是笔直的,只是知,順其本然,知    

如果你相信你的眼睛所看到的真實,眼睛的感官一定在欺騙你的' 心,即使你相信了自己的心,你的心也不会一直忠誠于你,人心在变,环境在变,心情也会跟著感覺走! 在这個虚幻多变的內外世界里,找不到你所向往的完美,也靠不上值得信任的依賴,除非你能觀面對當下的存在,知,忘卻曾經与未来,接受自己不完美,當下你就'見到了繁星,不完美,才美,煩惱即菩提,也是你修行的所在啊,在那裡執,就在那裡放,當你在坐禅的時候,看自己的嗔和執最清楚,如實的覺知到它即可,不要給五蕴要,令你散乱,騙自己再制做故事,已經騙了自己無數劫,還不夠嗎    

觀呼吸要覺知到每一下,在觸感上,只是知,當下的全力以赴,你身心五蘊的显現狀態,也只是知即可,一加柬西,就变質,看不清了,給五蕴要了,昏沈或散乱也要即時覺知,再深呼吸一下,重新建立在覺知上覺察到觸,在第二部分觀受也是一样,疼痛令你散乱或起嗔心想放棄時,深呼吸的吸入長些或閉氣,令心重新安住在疼痛的部位上,持續覺知,請重覆看方法在小册子上,或留意每天的開示,祈願所有新同修,早日見法,邁向道,向上行    


2017年8月23日    

人生的日子,都是越來越少,剩下的日子,都是越来越重要,所謂順其自然,并非代表我們可以不努力,而是努力之後,我們有勇氣接受一切成敗,逆境使人成熟,絕境使人醒悟,面對死亡,你的心靈才能越,放下,真正知道无什麼是你的,心才過関,因此,在坐禅也是一样,所有的妄念和疼痛都是你的助缘,到那,就是那,不要去批一判自己的好与不好,只是知    

我們感受不到的,其實從未發生,比如爱,我們体会不到的,也未曾有过,比如情,我們追不到的,也不用等待,比如心,这不是一個强求的世界,一切因為我們發生的,都不会離開,一切因為別人發生的,都是过客,我們都只是娑婆世界的一粒微麈,做好每個自巳就夠了,坐禅也是一样,只有知道自己到那,別人你永遠都不知道的,因此,身口意合一,不虚妄,如實的知即可    

不要怕妄念跑出來,那些一打坐就会出現的妄念,清理的方法就是不理它,只要守住方法,直到它消失為止,因為这些都是很粗显的煩惱,是意識很表層的作用,只要放下,不理它就可以了,等進入比較深細的煩惱,才須用心地觀察它,如果法義掌握得準確,清楚,可以用無常,苦,無我的道理來觀一也就是觀一切法或这些現象的本性,直透進去,然後把它切掉,那是最理想的,如果還未有这種能力的,也无関係,就只是看著它,因此,新同修只要盡力即可,妄念会漸漸减少,在坐禅必須經过的階段,要知    

看清楚自己的妄念之後,能轉化的轉化,須清理斷除的就清理,斷除是條長遠的路,如果不認真看代这些妄念,它会障礙你的修行,只要盡力,用心,用方法,應該有能力去應對,不会束手无策的,只是有時自己不太願意用功去看代妄念,反而再制做故事,在用功的过程中,能漸漸懂得處理自己的問題,才是進步,因此不用怕它出來,而要去觀察它,再運用一些知見或方法來調整它,知    

有時打坐,会坐到有点進入夢境一样,忘失了身心,當妄念出現時,剛開始有一部分是生活中所沒有經驗过的,像夢,幻覺,幻影,主角一定是自己,因為制造夢的主人是自己,有時会坐到進入一種類似昏沈又不原全昏沈的狀態,这是心比較專注了,但是身体失去覺照作用,那時,如果妄念比較强,就会把自己的覺知作用拉過去,整個心随妄念轉,像夢,只是心比較沉,不是真正的昏沉,真正的昏沉是進入昏昧狀態,整個心沉下去,然後打瞌睡,身体会很累,这都是失去覺知,覺察,正念,失去持執身心的作用,不知自己在做怎麼了,无在禅坐中了,心沉下去就要小心了,如果連妄念都察覺不到,那就要小心,因為会陷入無記,進入深定就变成無想定了,是邪定,不解脱生死轉廻了,智慧也不增長,浪費時間,知    


2017年8月24日    

為什麼觀呼吸非常重要,當你覺知到呼吸的每一下來培養正定,止和觀平衡的發展,當你進入定力的時候·就可以觀法,觀心所緣的法塵是無我的,即觀法無我,觀每一個念頭都是一個組合的作用,都是無常的,你把心的生灭觀得非常細,就可以看到它組合的作用,每一個認識的作用生起來,都包含了種種心識,意識的作用,是一些心所法組合起來的作用,这样剖析到最後,会發現沒有一個中心,也沒有一個不变的作用,例如,一棵芭蕉树,你一層一層剝它的树皮,剝到最後,看到它沒有一個中心,就会明白無我的道理,    

你要依本性修,觀察它,當下的,只是知,在法或理方面就要很稳,如果你的知見不具足,是觀不進去的,你要先從聞思,去明白真諦法是無常,無我,以空為中心的,佛法所講的法性,並不是本体,一一法含有本性,一切法也含有本性,而一切法的本性和一一法的本性其實是一样的,你觀法性,就是在觀心無常,觀法無我,就是在觀本性,你要清楚的觀到本性,就要對理,知見有很明確的認知,因此,修行不是坐著起觀就可以成就的,從聞思去分析这個身心是五蕴,色受想行識和合的,五蘊是空的,無眼,耳,鼻,舌,身,意,無色声香味觸法,你再分析身体色聚的作用,然後把它們全部分開,沒有一样東西所謂的我,就能理解空的道理,由聞思建立正見,然後修內觀智慧禅,再依一心的禅定功夫,用事實來印證聞思所明白的理,事理愈来愈契合,平衡,穩定的發展,達到無礙的境地時,才是真正的智慧,    

當佛陀成道的時候,有人問他,你得到了什麼?,他說,什麼都沒有,相反地,我失去很多,因為現在我知道,任何我所得到的柬西一直都在那里,那是我清净的本性,从來沒有人將它从我身上拿開,所以我沒有得到任何東西,我只是失去了我的无知    

因此,當你在坐禅的時候,只有名和色在生灭,生起灭去而巳,你才能夠觀進去,如果執著身体是我的,你就会受疼痛影響,禅觀,獻出你的身心五蕴來坐禅,无什麼是你的,只有生起灭去,知    

如果你的專注力總是集中在困難,挫折,煩惱和痛苦上,那麼,自巳就会被一种渗透性的消極因素在左右,在練習坐禅的時候,只有足夠的忍耐才能夠成就,会從黑暗走向光明,你的每天持續一点一滴的積聚力量,把困境,煩惱困擾的压力升华為力量,是精神上的富足,引向對巳對人都有利的方向,上天不会讓你背負你承受不了的苦難,这才是你修行的所在,也是你的逆增上缘,有病,有苦,才会珍惜,培養良好的品性,心靈的平静是將任何事情做得持久長远的重要助緣,由这刻開始,坐禅    


2017年8月25日    

當你在禅坐裡,感覺,情緒,妄念,思想,執取,都在影響你,因為未禅觀的時候,你自己无在覺知,覺察正念啊,都是正常的,但是當下的一刻,一点一滴在積聚忍的波罗密時,妳会發展到定力,集中專注力,漸漸稳定,平衡的發揮到心能安住,看清,了解身心五蕴的運作,只是生灭而已,正    

修行是一生一世都要行持的態度和自律,堅持是用正確的方法和心性,不是別人給你的体驗,是你自已的才珍貴,所有講智和别人的体証,都不会在你身上發生和显現,修行一定是你自已行過的路,行錯了有体驗才是自巳的,別人告訴你錯了,你不知道自己錯在那,欲速則不達,行持才見真功夫,行持巳經是一種修行的態度,你每天都觀呼吸和看生灭,一定能覺知到一点点,日子有功,你自然在道上,因為修行是你有一個覺知的心,用心才最重要,培養你的覺知力不難,最難是忍耐,毅力,精進要用對地方,專注用錯了,在執取自已的体驗和境界都是錯的,只是知    

你知道嗎,為什麼一張白字的人最容易修啊,因為这個人簡單啊,修行本來是一件簡單的事情,為什麼很多人覺得困難啊,因為人心複雜了,簡單的事情不相信,覺得複雜才對,用心用錯了,專注在執取上錯了,態度錯了,看自已看錯了,因為没有在覺知上了,覺知是心,是心解脱,化整為零,只是知,在觸,在生灭而已,令心止息    

培養一個覺知的心,才是你應該做的,凡夫給各種煩惱污染了,而修行就是一個对治各種煩惱的过程,虽然这個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難和障礙,只要堅持下去,道会見,果自然而至的,命運不是一個机遇,而是一種選擇,它不是我們要等待的東西,而是要去實踐,困境什麼時候到來,是谁也无法預料,但是,无無就是无限的可能性,要用无比堅強的勇氣和毅力,用一个全新的心情和態度,重新面對接下來的几十載人生啊,禅觀    

人的一生,能抓住一兩次关鍵机会足矣,心中無缺叫富,被人需要叫貴,快樂自在不是一種性格,而是一种能力,笑看风云淡,坐看云起時,不争就是慈悲,不辫就是智慧,不聞就是清净,不看就是自在,原諒就是解脱,知足就是放下,吃亏的人,终究吃不了亏,培養自已的心性,以上的做到就解脱,自在,慈悲喜捨,苦的止息    

當你在坐禅的時候,一起嗔心,就錯了,坐禅是看到自已,你只是知即可,如果起嗔,不在禅坐中了,你的起心動念要清楚啊,獻出你的身心五蘊啊,願三界眾生身'心自在啊,要起慈悲心和捨心,你的禅坐才有正能量啊,身体也不是你的啊,你只要做的是,盡力,全力以赴的覺知到呼吸的每一下在觸感上,知,在入受也是一样,只是知,只有生起灭去,獻出去,不執取它    

可以在水里游泳,但不要奢想自已是條鱼,妄想,死裡想,都是錯,在禅坐里想的人是最多的,當你入想也是一样,只是知,即刻回來,在觸,在知上,是重点    

抱怨多了,愁的是自己,惆悵多了,苦的还是自己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,有自己的痛苦,对于痛苦,有些人会淡然而过,有些人会困在其中,这种人來坐禅的也最多,人生在世,最重要是自在,一切看谈了,心也就不累了,万事不要强求,禅坐是自然的,自在的不强求,你盡力了即可,每次都不相同,只是一次过程和真實体驗即可,也只是知,否則只会給自己帶來无尽的困擾,心没有力,力不從心,然後放棄,逃禅了,人生惟一的一次得遇佛法的机会,錯失了,以後的日子,只有苦了,要知    

感谢所有成就者和師尊師傅給与法的力量和領受,願所有同修,早日見法,解脱,邁向道向果

2017年8月26日
當你在坐禅的時候,身体所有的感覺,只是名和色在生灭而已,身体是物質,四大在當下的一刻,你只是知,去覺察到生起灭去,如果坐禅或在觀呼吸的時候所生起的反應,之後你去執著它,或之後有不舒適的感覺,心中生起恐惧或不安,会障礙你的修行,因為你的業力会带動和清冼,由身体排毒,所引起的痛或不適都是正常的,心也要過関的,當你到達第八觀智的時候,可能会大病或面對死亡來過関的,當你面對死亡的一刻,只有覺知呼吸的每一下在觸感上知道,才是你應該做的,因為身体也不是你的,平時在觀禅里,每一個當下,都只有觸和受而已,无其它的了,如果只是知,而停止,之後的爱取有,而显生的,輪迴,也止息了,因此冇什麼是你的,也冇人在打坐,只有覺知,覺察,正念,知
如果平時真的有努力,當死亡或重病來時,你也只是像練習觀禅一样,面對它,只是知,覺察著呼吸的每一個進出而已,死神随時到來,到時自然見真章,如果你平時不努力,或在坐禅之後產生恐惧或不安,而放棄了你的修行机会,到死亡來時的恐惧或起嗔心,都会令你墮入下三道,餓鬼,地獄和畜生道,因此,死亡前,証得初果很重要,一定要斷下三道的因,才最重要,因此,在禅觀的所有疼痛和不適,跟死亡來相比,簡直微不足道,你要親身体証,無常,苦,無我証入,才会明白,只有緣生,緣灭,一切因是你自作的,
當自己坐禅的時候,心一刻都无停止过,影響著你的身心五蕴,因此,心身在刹那停的一刻,觀進去的生起灭去,你会發現只有覺知到,只是生起灭去而巳,連身体都無,也無因和缘的显生,只有覺知
保持內心的宁静,是最有力量的修行,佛說,人的痛苦,源于追求了錯誤的東西,我們常常苦苦的追逐,又執著地放不下,殊不知,有些不甘放下的,往往不是值得爭取的,有些苦苦追逐的,往往不是生命需要的,我們要做的是讓心静下来,心静下來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麼,讓心静下來,静觀自在,找得到方向,就一定找到路,禅觀,邁向上行道
一個修習的行者,他的內心裡必須去開展这種我們稱做覺知者的覺知
剛開始,这覺知者并不存在,我們的了解并不清晰,真實或完整,这個了解也因此过于微弱而不夠亮去训練心,但,后來这心改變或反轉了,原因是这個覺醒,稱做智慧或明見的,它超過了我們以前的覺醒,以前的覺知者,还沒有原全的知嘵,也因而不能夠带領我們到迏我們的目標,佛陀因此教導內觀,向內看,不是向外看,或者如果你向外看,而后回过頭来向內看,去看看裡面的因和果,要在一e事物中尋找真理,因為外尘和內尘都总是相互影响的,我們的修行是去开展某种形式的覺醒,直至它变得比我們以前的覺醒更强,这引發智慧和內觀在內心裡生起,使我們能夠清楚的知道心的活動,心的語言以及一切雜染煩惱的伎倆和方法,佛陀當他初離家時,尋求解脱之道,可能并不真正能確知如何去做,和我們非常相像,直至他得到三摩地定,一种全神貫注的高层次境界,然而,當他出了三摩地,他旧日的想法回来了,像從前,他会執著它,了解到这,他知道智慧还沒有生起,之後,再去尋找新的老師,且獲得一种更高的層次三摩地,但是跟從前一样,耶输陀罗和兒子罗侯罗重又回到他的思绪里,他仍然有貪慾和慾望,他向內省思,仍未達解脱的目標,
甚至到了苦行的修習經过尝试之後,他領悟到,讓一個餓到骨瘦如柴,也只不过針對身体的問題,这身体什麼也不知道,以那样的方式,好像處死一個無罪的人,却對真賊一无所知一般,他洞察了一切,不是身体是心',·一切诸法都是在心中証悟
不論是和身有关,还是心',就將它們全都当成無常,苦,和无我一起丢掉吧,它們单纯地都是自然的因缘條件,靠众緣和合而生起,存在一段時間后便消失,若遇適合的因缘条件,又再生起,又会再度停止,这些事物都不是一個自我,存在,我或他,沒有誰在那,单純的只是感覺,只是知


2017年8月27日
當我們開始去修行時,便想去達到,完成,知道和見到,不知道要去完成的是怎麼,你在禅觀的時侯,冇什麼?,是有名和色在,是物質上和心理上,显然,只是依自然的法則而巳,禅觀就是以方法去了知事物,自己没有力量去控制它的本然,試圖去控制它們会带来痛苦,因為它不受控制的,也冇一次相同,上一秒和下一秒巳經在变,因此,只是知,放下和捨,法則是自然而至的,你有努力过,就会証一分得一分實力,正
人生是一場跋涉,路难,事难,做人难,每個人或多或少,都有所蒼涼,或深或淺,都有些无奈,有些事,不明不白,讓你猜不透,有些人,載著面具,讓你看不清,有些理,概念模糊,讓你悟不出,有些路,坎坷难走,讓你行不通,有時煩惱不是别人伤害了你,而是因為你太在意,有些事无須計較,時間会証明一切,有些人无需去看,道不同不相為謀,痛苦緣于比較,煩惱緣于心,淡定,故不傷,淡然,故不惱,欲望是壶里沸騰的水,人心是杯子里的茶,水因為火的熱量而沸騰,心因為杯体的清涼而不惊,佛陀說,我們的心應如一座有裂縫的佛钟,有裂縫,任凭別人怎麼敲,都不会發出声响,气也就无从生起,生氣,就像自己喝毒药,指望别人痛苦,
自己因為煩惱太多,心被它蓋住了,所以心力提不起來,要持續的,長時間的修習,訓練自己的心,心才会愈來愈敏銳,自主的力量才会愈来愈强,这時你对現前的因缘就能夠看得清楚,便能减少做惡業,少造惡業,你在打坐時,就不会有那麼多妄念,妄念減少了,你的心就調和得更好,當你在日常生活裡,就会有良好的品性,少做恶業,少衝動,有一种良性的循環,正


2017年8月28日
心態好、人緣好,因為懂得寬容,心态好"做事順利,因為不拘小節,心态好,生活愉快,因為懂得放下,别讓脾氣和本事一样大,越有本事的人越沒脾氣,心态好的人,处处圓融,处处圓滿,好的心态,能激發人生最大的谮能,是我們最好的財富,不要做念頭的奴隸,在禅坐里也一样,往死里想,怎麼覺知也沒,坐了半天,你在尋找什麼啊,沒有什麼是你的,想了也不是你的,不在禅坐中,浪費時間,要知道
在生活上,有時活得太糾結,为生活,為情感,自己也知道,放下即解脱,不知道如何能放下,其實,即使做不到真正的放下,起碼能暫時放一放,轉移一下注意力,跳出纠結的圉墙,讓心輕鬆的放飛一会兒,也許你再轉回頭看,先前的糾纏也就釋然了,痛了,自然一就会放下,觀禅里你有这种体驗嗎,成因,後果,一清二楚,都是自巳在作在做,但又不放,為什麼啊,無明,知
念力是有力量的,轉念就能轉運,不同的念頭,就会導致不同的人生結局,人生無常,有時順,有時逆,如果學会轉念,逆境時換個環境呼吸,困擾困惑時,換個角度思考,走不通的時候,路的旁边還有路,無須解釋的時候,沉默是金,只是,绝不要在壞情緒的時候,作出决定,这時的决定可能令你後悔一生,沒有过不去的坎,天很蓝,路更寛,為什麼斧頭傷不了天空啊,因為它广大啊,為什麼自己要坐禅啊,轉識成智啊,心广大了,就什麼也能放下了,放过自己也放过别人和事了,自利利他,正
當父母,有病或心有困擾痛苦時,給父母最好的禮物,觀呼吸,教導在死亡時覺知到呼吸的每一下,不跟妄想執取走,萬缘放下,往上道行,反之,往下三道了,因此,平時自己要行持修習,你才有智慧教導身边的人,心有力量,才最重要
疼痛感就只是感受程度不断波動的自然現象,只要我們不把它变成個人的負担,它对心沒有怎麼特别的意义,疼痛在本質上沒有什麼意义,不会影响心,色身在本質上也沒有意义,它对感受或個人也不会添加意义,當然,除非心介入賦予特殊的意义,把因此而產生的苦拿來焚燒自巳,外在的因缘并未真正造成我們的苦,是心創造出來罢了,因此,你在禅坐中,所有的想像,幻覺,幻境都是心的產物,制做出來的,騙自已最傻,妳在禅修里還不放過自巳,愚痴啊,你在修增加無明嗎,還是增長智慧啊,道理如此的簡單,修行要用對方法,不要捉錯用神,重点在那,要知
為什麼我們常常活在美丽的假象中啊,佛陀说,是因為世上有倒見愚惑之眾生,被眼前的假象所迷惑,根本看不清事物的本質,假象,當你在禅坐里,像做夢,昏沉,迷幻,往死里想,虚假,心'在做作,迷信,一切都是虚妄的,不是事實真相,佛說,我們現在的行為也是梦幻泡影,看我們周遭的事物就能知道,人有生老病死,山河大地成住坏空,这些現象沒有一样是永恆的,可以,你的禅坐也一样,無常,苦,無我


2017年8月29日
修行就是在境鏡中,看到心離五蕴,看到一切心地的包裝,造作,虚假,多餘的勉強,用力,而全然放下,讓-
它流過,愛著,礙著的心思鬆開了,掉舉,消沉减少了,体会五蓋不集則五蓋不生,單純的,每一個呼吸,覺知在觸上,覺察到每一下,集中專注在觸感上,知道,所有的感受生起,為什麼只是知,不加任何東西啊,觸境如鏡,事過境遷,面对境不再看見顧盼自得,有我的,我是,我能存在,面对境能離境,不再有人我的,取相,礙相,只是知,
心的內在是光明与清净的,它一直保持与任何東西接触,虽然一切有為法无一例外地都受无常,苦,无我的法則所限制,唯心的本性不受此限制,心之会受无常,苦,无我所限制,是因為受这法則的法染污了心,使得心一起流轉,因此,一個修習的行者,要看他當下的心的取相了,心態正確,方法正確,日子有功,向道向果自然而至的,反之会放棄和放逸,寸步難行,
刚開始都是在尋,在伺,有時知,有時不知,都必須要經過和体驗,定力才会漸漸開展,喜,樂,心一境性,可以参考阿含經


2017年8月30日
自卑是傲墁心的一种,如果你在坐禅,生起这种心,会障礙你的修行,人人都有一顆心,心量多大,成就就有多大,人心能大能少,世界上最寬阔的是海洋,'最广大的是天空,比天空还寬广的是人的'心量,可見,世間万物全在我們自已的心中,好坏都是自己的心所分别出來的,心清净則一切清净,每一個修習的行者,都是平等的都可以見法,自卑是你的心量局限了自巳,覺得自巳不行了,障礙了自已,你有努力過才最重要,學会讓自已安静,把思维沉淀下來,修剪心靈的强烈慾望,歸零,把每一天都當作新的起点,
不要背著昨天追赶明天,会累坏每一個當下,身在尘世中翻滚,心~那能沒有浮沉?,一桩未了的心愿,一段搁淺的感情,一个失散已久的音容,人生,起起伏伏,,或得或失,每一寸光陰都載著悲喜,學会沉淀,沉淀阅历,形成智慧,智慧是能用在日常生活里,丰滿心靈,定力能沉淀心情,換取寧靜,是用一顆淡然的心审視浮躁,在寧靜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,看过的風景就不要留恋,过走边忘,才能夠感受每一個當下,都是只过客,路过的,知
总有那麼一些人,覺得自已條件不好,冇法坐禅,喜歡把自已平庸的人生歸咎于條件不好,可条件好了,我們还用奋斗嗎?,成功不能一味苛求条件,由其是坐禅,是心態,是勇敢向前,堅持,忍耐,平時心靈的雜草太多,因為忙,因為什麼什麼,所以冇空,冇時間,只有在杂草地里种上庄稼,才是除去杂草的最好方法,如同煩惱丛生的日常生活上,要播种智慧和良善的品德,發展慈悲喜捨心',內觀智慧禅的修習,才是你最應該做的啊,煩惱是不会终止的,我們必'須不斷地与煩惱共处,充分体驗自已的情緒,尤其是痛苦的時刻,这時就需要慈爱和智慧,用仁慈之心对自己,面对生命的一切,和世間所有与你有関的因缘,回到当下,用覺知覺察,正念,面对的困擾和焦慮,學会与煩惱相处的方法,禅坐
如果我們拥有正念,覺知的心,我們便会看到無常,我們將見到佛陀,并且超越輪廻的痛苦,圣者的标准,不确定-只是知


2017年8月31日
人生就是一次覺悟的旅程,自巳要用平和而不带成見的心态面对一一切,不應因為執著而失去了生命的敏銳和洞察,佛說,如實現,指只有开放而包容的感知,才能体会到生命的本來意义,一個修習者如果四處向人請教人生的道理,表面上你很謙虛,但實際上,你的內心像隻破碗,用这破碗衡量別人的話是否合你的心意,不接納不合心意的說法,遇見事端无法心平氣和,这些成見和煩躁的情緒在你心中造成了很大的漏洞和障礙,因此,你難以找到答案,,心灵有了漏洞不可怕,可怕的是明知有漏而不去省悟,那样,只会越漏越大,貽害自己的人生,當你的心'是平和的,離于任何的執著和成見,且無論你做怎麼都如法時,你体驗到每件事都是本然清净的,我們應該依靠自己清净的本性,智慧,轉变錯誤的念頭,依正知正見修行,所以,我們要放棄自己的成見,把內心的貪嗔痴,妄想,分别,執著这些毒的因倒掉,你才能走在正道上,有一顆覺知的心,正確的目標,正
有時,為什麼在禅坐里的疼痛会放大啊,是因為自己起了情緒,跟著嗔心'跑,而你自已冇在覺知上,如果心有省悟,覺察著,只是知,由此可見,身体上的疼痛往往会因心理疼痛而放大,如果轉念,有在覺知上,消除了心理的成因,疼痛根本不存在,只是一种感受而巳,知
不論誰,只要用生活的每一刻,每一天,每一年在增長智慧,增迸慈悲心和自在心,應該都從當下这一刻所發生的事而習得的,解脱如是可能,那一定是在當下,當下即是解脱的時刻,如果我們未來自在平静,那是你現在的努力,我們的所作所為都在累積,禾來就是現在所作所為的結果,人生無常,变化無常,思在未來,要行在當下,人生中,許多的事情,都無法預料到,有人說,計劃總趕不上变化,办法总比困難多一点,面对世事的無常,自已要把握當下的一到,下一秒是不知道的,不要虚耗宝貴的時光,在人生路上,从來没有完备的準備,只需時刻出發的心,最好的腳部就是行動,堅持,忍耐,精進,面对坐禅的疼痛,不負當時的發心,再艰难的体驗,也会經过,需要的是行走不止的腳步,而不是空想,知
在这兩年中,很多同修像流星雨,一閃即逝,有些同修像天上的繁星,照亮了自己的人生,也照亮他人,有些已經省悟在見法的路上,有些還需努力,不論任何人,只要努力,法在前,見地是自已的目標,你定在那,就是那,修行是一生的行持和練習,冇捿徑的,你付出的努力一定和自巳成正比的,如果只是空談和妄想,邁向道难,要知啊

Copyright © sunlunfan.net 2019-2025.All right reserved. Powered by SunLunFan
PV:9037K / UV:59816  Online user 0 guest 0